少林寺的商業版圖不斷擴張,少林寺曾8000萬元投多家公司,一個月前以666個註冊商標登上熱搜的少林寺,又遭遇了被出售的風波。

2020年10月13日12:07:24 發表評論 2,410 次瀏覽
幣安

 “少林寺”招牌不靈了?

  深山藏古寺,也藏生意。

 

  一個月前以666個註冊商標登上熱搜的少林寺,又遭遇了被出售的風波。

 

  10月8日,旅遊需求集中爆發的長假最後一天,香港中旅國際投資有限公司(下稱“港中旅”)宣布,擬通過公開掛牌的方式,出售其所持有的港中旅(登封)嵩山少林文化旅遊有限公司(下稱“嵩山公司”)51%股權,以及掛牌時嵩山公司欠香港中旅的全部股東貸款。

  2009年掛牌成立的嵩山公司,註冊資本1億元,由香港中旅持股51%,登封嵩山少林文化旅遊集團有限公司(由登封市政府全資持有)持股49%。

  嵩山公司主營旅遊開發投資、文化產業開發、旅遊地產等業務,擁有獨家管理及經營嵩山風景名勝區轄下的少林景區、中嶽景區及嵩陽景區的門票銷售、代收銷售收入和停車場業務的授權,授權為期40年。其中,少林寺的門票收入的70%即由嵩山公司獲得。

 

  就在掛牌成立這一年,港中旅曾試圖圍繞門票經營等運作嵩山公司2011年於香港上市,也由此引發了少林寺“被部分上市”的爭議。

  合作11年來,少林寺這塊金字招牌確實給港中旅及嵩山公司帶來不少的收益。北京產權交易所的預披露信息顯示,嵩山公司2019年度經審計的營業收入為20808.19萬元,凈利潤3097.58萬元,所有者權益為39940.09萬元。

  不過,受疫情影響,景區收入驟減,港中旅也由盈轉虧(收入5.71億港元,較上年同期減少74%;歸母凈利潤為-4.43億港元,上年同期則盈利4.19億港元),這也成為其出售少林寺的直接原因。

  嵩山公司截至今年8月31日的財務報表顯示,其營業收入為2003.62萬元,營業利潤為-2372.97萬元,凈利潤為-3201.27萬元。資產總計58275.56萬元,負債總計19451.61萬元,所有者權益為34473.77萬元。

 

  港中旅在公告中直言,出售事項倘若落實,將有利於集團優化屬下自然人文景區目的地資產組合,出售所得或用於回報更佳的旅遊目的地投資。

  消息傳開,再度引發熱議:“少林寺”這塊金字招牌不靈了?

 

  商標風波

  談錢傷感情,不談又落得藉藉無名。

  在商業世界,情懷與變現總是一道極難平衡的考題。外界挑剔目光的審視下:知乎變了,B站變了,老用戶脫粉回踩,直言“快倒閉吧”。而保持純粹,變化不多的豆瓣,又被嘲笑作為一家公司,真是太失敗了。

  但這畢竟還是公司。嚴厲審視商業化道路上,出世與入世間的微妙張力,恐怕沒有誰比少林寺更具有發言權了。

  9月1日,一則署名“河南少林無形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的維權聲明流傳網絡,讓這座千年古寺再度站上風口浪尖。聲明稱,服裝品牌森馬未經授權,將其註冊商標“少林功夫”用於系列服裝,侵犯知識產權,令森馬連忙解釋:此事有些誤會,衣服已經下架了。

 

  如此強勢專業的維權行動,令外界驚訝。

  人們更熟悉的少林寺,地處河南鄭州下轄的縣級市登封,嵩山山脈密林之中,從鄭州機場前往驅車需數小時。僧人在此參禪打坐、練功夫,肅靜神秘,不理紛擾。在其興建的北魏,這裡也是遠離都城洛陽、與世隔絕的清凈之地。北魏孝昌三年,西天第二十八祖菩提達摩從南天竺國來到中國,在少林寺面壁九年,史稱首創禪宗。

 

  如今一番重新審視,外界發現,截至2020年9月,少林寺累計申請註冊了666個商標,其中包括東、西、南、北少林。“連其他少林寺都不放過?不修佛法,布局連鎖店。”有網友如此評論。福清南少林寺主持卻表示理解:都是寺廟,都是為了佛祖的事業,我們不爭。

  作為“天下第一名剎”,擁有1500多年歷史的少林寺在商業化運營方面探索也很早。公開資料顯示,其名下第一家公司,河南少林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成立於1998年,也就是如今的河南少林無形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這是少林寺進行商業運作的核心平台、實權企業,其中方丈釋永信持股80%,釋永乾和中國嵩山少林寺各持股10%。

 

  此後少林寺的商業版圖不斷擴張。

  根據工商信息,河南少林無形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經營範圍包括文化藝術交流、武術交流、文化演出及經濟服務、會議展覽展示服務、少林及少林寺私有無形資產的管理、旅遊資源及產品的開發,以及貨物和技術的進出口業務。

  據天眼查App,自1999年以來,河南少林無形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累計對外投資公司16家,最大單筆投資金額達1600萬元,總額近8000萬元。目前仍然存續的有7家,包括鄭州嵩山少林寺茶業有限公司、鄭州嵩頂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天津恆泰北少林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河南非常少林展覽有限公司等,業務涵蓋旅遊、投資、展覽、演藝、文化傳播等。

  

  按照少林寺的說法,成立公司、註冊商標,只是為了保護少林品牌,防止被濫用。利用商業化手段,阻止少林寺被商業化,不得已而為之。

  儘管相對模糊,但是如果將少林寺看作一家公司,這家公司的業務板塊也並非天機。熟悉少林寺業務情況的人士介紹,其目前形成規模、相對可持續的,主要有門票收入、授權開發和武僧演出三項。

  門票收入被認為是主要收入來源。資料顯示:少林寺年接待遊客超過350萬人次,按門票每張100元估算,年收入3.5億元。這筆錢由寺院和嵩山景區三七分成,少林寺只拿30%。少林寺曾表示,門票收入70%用於寺院建設,20%用於僧人生活,10%用來做慈善。

  引起風波的授權開發也是重頭戲。有媒體稱,品牌輸出已經成為少林寺一大資金來源,一部使用少林題材的動畫或網遊,支付的知識產權出讓費可以達到數十萬元。不過對此,少林寺方面持有不同意見,表示寺院只出品牌,沒有特別參與到經營中,因此分到的金額有限,還是為了宣傳文化。

  還有一部分收入來自武僧團。武僧團由寺內武僧和俗家弟子組成,代表少林寺外出表演。公開報道中,武僧團已在6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表演,每場凈收入一般為2萬元。

  如此家大業大,模式成熟,難免引起外界“過於商業化”的感受。

 

  加速與後退

  對少林寺來說,門票收入本就不是越多越好。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多次提議案,建議降低寺廟風景區門票價格,遊人少收,居士香客不收。

  沒有外界傳言的那麼“挖空心思想賺錢”,也不是“只想念篇佛經給你聽”,在商業化道路上,少林寺似乎一邊加速,一邊後退。

  加速體現在授權開發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品牌聯盟近日發布的《2020中國品牌500強》榜單顯示,“少林寺”品牌排名192名,行業歸屬為文化傳媒類。

  就在森馬尷尬回應、黯然將服裝下架前,同為服裝品牌的特步,卻在嵩山密林大辦山門秀,推出聯名款,與少林一同講“中國功夫”的故事,還表示未來幾年,將有持續深入合作,使之成為品牌特色。“這是我們真正的國粹和國潮。”特步品牌副總裁說。

  顯然,打少林寺主意的品牌,特步和森馬不會是最後一個。有時尚界人士分析,受近兩年興起的國潮風影響,對品牌來說,傳統元素、中國氣質成為極具格調的選擇,也很受年輕人喜歡。而對於品牌如何維護,少林寺也顯得比以往更加遊刃有餘。

 

 

  後退則更多體現在資本運作上。

  2009年,少林寺曾遭遇上市風波,這次風波按少林寺的說法,是登封市聯合港中旅集團,試圖把少林寺門票經營權等運作上市,而少林寺對此激烈反對,認為不該利用佛教寺院招商引資,開發旅遊。釋永信更是聲稱:“少林寺上市的可怕程度,比1928年火燒少林寺還要厲害。”

  不止少林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中的三座,都曾因上市問題備受質疑。峨眉山早在1997年上市,九華山數次衝擊IPO,終於成功。至於普陀山,就沒那麼幸運了。這邊遞交上市申請,那邊,中國佛教協會發表題為《誰在將佛教商業化?——普陀山上市的憂思》的文章,稱普陀山與佛教不可剝離,上市難脫將佛教商業化、庸俗化之嫌。

  實際上,2012年,《關於處理涉及佛教寺廟、道教宮觀管理有關問題的意見》就已公布,明確不得以任何方式將寺觀搞“股份制”、“中外合資”、“租賃承包”、“分紅提成”等。2017年,《關於進一步治理佛教道教商業化問題的若干意見》發布,明確“禁止將佛教道教活動場所,作為企業資產打包上市或進行資本運作”。

  政策限制,僧人民眾抵觸,加上收入構成相對單一、難突破等原因,久而久之,作為旅遊目的地投資的少林,恐怕也很難受到資本的青睞。作為參考,根據年報,峨眉山佔比近半的游山門票收入,毛利率常年維持在30%~40%之間,這個數字在行業中並不豐厚。

 

  出世與入世

  少林寺形成如今的商業布局及思路,與其方丈釋永信密切相關。

  釋永信是皖北農村人,16歲出家,26歲當上少林寺方丈。

  據說,釋永信16歲時,對說書先生“少林弟子武功高,雲來霧去”信以為真,便趁家人外出,直奔少林,和日後《少林寺》電影熱播,蜂擁而至學武功的年輕人一樣熱血,充滿理想。

  “不是為了能吃飽飯。”他在回憶錄中強調,當時他父親在水電部第四工程局工作,找工作不成問題。而少林寺佛堂破敗,僧眾離散,經濟極為拮据,“比我安徽老家差遠了”。

  少林方丈當然是會功夫的。他曾在後山墳場、千佛殿前練功,掌握各種兵器和拳法、功法,據說練過的套路一度有100套以上。但在日後報道中,釋永信更多被塑造成一個顛覆性角色,不怕事,肯變革,事事爭取,戰鬥力不差,並不是想象中那麼佛系。

 

 

  正如釋永信在回憶錄中所說:“除了解決個人的生死問題外,在成為少林寺的住持之後,我還必須考慮整個少林寺的生死問題。”“當時的少林寺,生存環境艱難,沒有山林,沒有土地,除了圍牆以內的寺院,就剩下圍牆以外的28畝山地,而這28畝地根本養活不了少林寺的僧眾。”

  釋永信曾提到,1982年,電影《少林寺》上映時,真實的少林寺破敗雜亂,並沒有什麼美景。相關回憶錄也寫道,1992年的少林寺,驢車、轎車和旅遊車堵在門口,簡陋的危房排在路兩邊,密密麻麻,招攬買賣,比市區還熱鬧。

  “電影帶來了人氣,但這個狹窄的小山溝,竟然有30多家武校,數不清的商鋪,“將近2萬多人,而少林寺的常住院裡面不到100個僧人”,“這樣發展下去的話,少林寺的生存環境、文化空間幾乎都沒有了。天長日久,誰還願意到你這個又臟又亂的地方來?”

  在釋永信的積極推動下,少林寺開始了一系列商業化運作。註冊公司,發展“功夫”經濟,推廣少林文化等。2000年,少林寺牽頭出資300萬元推動周邊地區拆遷,請當地群眾搬出去,方丈也因此與許多人反目。

 

  但少林寺還是逐漸演變為一個以宗教、武術與傳統文化為核心,包含旅遊、投資、演出、教育培訓等在內的商業王國。馬雲曾半開玩笑,稱讚釋永信是河南“第一民營企業家”。

 

  在釋永信看來,提供商業服務不僅是少林寺,也是中國佛教發展的大趨勢。“等待只會貽誤歷史機遇,甚至會葬送少林寺乃至佛教的未來。”

  更值得一提的是,釋永信帶領下的少林寺積極擁抱現代科技,寺內僧侶很早就開始用手機、電腦,學習外語等,少林寺還在柏林、倫敦、澳大利亞等地開設文化中心、建立海外分寺。2014年10月,釋永信曾帶領70人代表團遠赴歐洲,參加第三屆(歐洲)少林文化節。

釋永信和普京

  正如釋永信在一次採訪中提到,“不是我太入世,而是我太超前”。

  方丈是否糾結過?畢竟,在眾多寺院中,少林寺更像那個異數,風波不斷。

  2008年,少林寺曾以“少林歡喜地”在淘寶開網店,售賣商品包括修禪練功用品及迎合年輕人的創意物品等,有售價9999元的《少林武功醫宗秘笈》,13600元的少林鑌鐵劍,200多元的布鞋,也有百元左右的中秋禮盒。方丈的本意是把少林文化傳播和保存得更好,卻也因“過度商業化”遭受不少質疑。

  有報道援引親近釋永信的人稱,商業社會,方丈從未煩惱“該不該商業化”,只是需要把握平衡。但也有報道記錄他遲疑不決的一面。據三聯生活周刊報道,起初有商家找來,希望與少林寺合作,生產“少林素餅”。對於是否用寺院品牌,從事商業活動,方丈很矛盾,“猶豫了兩年”才答應,如今少林素餅在少林寺成為很受歡迎的產品,各大城市超市裡也有銷售。

 

  在出世與入世之間,作為當家人的釋永信早已理清了脈絡。

  正如其在回憶錄中所說:“我們謀生的方式不斷與時俱進,但少林寺基本生活方式沒有變,我們對佛教的信仰日益堅定,因為少林寺的歷史和現實發展讓越來越多的人體證到佛陀教法的永恒生命力,這就叫‘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收銀唄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