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鸿祎连开3炮:穷人不能创业是瞎扯 不要沦为资本奴隶

2015年12月10日16:51:41 发表评论 3,831 次浏览
币安

周鸿祎今天在2015创业社群大会现场延续往日AK47作风,连续开炮,据不完全统计,今天的演讲中共放了“三炮”。

  第一炮,穷人不应该创业纯属扯淡!

  第二炮,不能唯融资论英雄,成为资本奴隶。与其天天混“场子”,不如专心打磨产品;

  第三炮,O2O狂补贴违背商业本质,“中国用户一旦吃了免费午餐,再回头很难”。

  “穷人”不能创业纯属扯淡

  我看到微信朋友圈有个文章,说《穷人不能创业》。我很少骂人,但我实在忍不住想问,谁写了这个文章?土豪就能乱做投资人?文章逻辑是非常错误的。我认为,其实今天绝大多数创业者都是穷人,大家通过创业期望改变现状,我觉得无可厚非。而且很多创业者成功后,摇身一变,把自己描绘得非常高尚,好象他一出生就有这么高的思想,其实并非如此。

  穷人如果不应该创业,那中国谁还应该创业呢?随便举两个观点来批驳一下。第一,他讲,很多创业者因为穷惯了,花钱特别节省、特别吝啬,老想不花钱办大事,还反问,如果不花钱能办事,那BAT花钱养那么多市场公关人员干什么呢?我替他回答一下。很多大公司花了很多无用的钱,请了很多无用的人,最后还办不成事。但注意!这是大公司的特权,不是创业公司的特权。我甚至对比过外面的小团队,和大公司做同样产品的团队,发现产品做好,真的未必砸很多钱去推广。

  而且,正因为很多创业者没有钱,或者缺人少钱和资源,才逼得你去做更接地气的事情,才逼得你做出极致的创新。反过来看,很多团队因为有很多钱,产品不需做到极致,照着别人抄一下就够了。

  这两年,很多新锐的公司起来,在他刚起步的时候,他们基本上都没有太多钱。实际上,正是因为这种穷人思维、缺少资源的思维,才能把一个公司的潜力挖掘出来。

  我认为,在大公司里面,也包括360,我们搞所谓的内部创业、内部孵化,我觉得是假创业。因为他跟创业者最大的差别是,外面的创业者会面临生死的问题,在生死压力前面,有的创业者可能就下去了,但有的创业者就会被激发出无限潜能,绝路逢生。这样才能造就真正强悍的创业者。

  相反,在大公司内部,一个事儿做不好可以找无数理由,因为公司的班车开得不及时,因为今天雾霾太重所以我不太想上班,只要跟老板解释了,我可以异地再换个部门,或者再接个项目,完全没有生死压力。

  大家都认为,我还算个优秀的产品经理,我也喜欢创新。我认为,创新都是憋出来的,如果你有太多钱,可能就没有创新的动力。

  文章提出的第二个观点,有些创业者太刻苦,每天只知道勤奋工作,所以他就觉得这些人完全没法思考。他说,不要用战术的勤奋,来掩盖战略的懒惰。作者显然是不求甚解。

  这句话貌似说的很有道理,但它绝对不是说,你不要勤奋。只是说,你不能只是埋头拉车,每隔一段时间要花点时间抬头看路。但是,即使你有正确战略,能否成功,还取决所有细节上的执行和把握。你要把握很多细节,就得非常勤奋和辛苦。

  文章的投资人说,他是从雷军身上总结的。但雷军同志恰恰是这个行业里最勤奋的劳模。乔布斯传记里面,写了很多真实的细节,乔布斯对一个图标里的每个颜色,都能看出不一样,你说他累不累?他绝对是累死的,他能够不勤奋吗?

  所以,今天这个世界,聪明的人当然成功概率会大一点,但聪明的人如果比你还勤奋,那你是不是要更勤奋?

  不做资本的奴隶 要不忘初心

  我要对创业者泼点冷水。我听一个创业公司的CEO说,在接触客户、运作市场这两件事上,一定不能假手他人,一定要亲力亲为,只有这样,你才能把握最真实来自一线的信息,你才能做出判断。

  所以,创业者确实需要更踏踏实实地把握现在,通过勤奋的工作,获得更多感性认识,为你下一步做出正确判断打下基础,而不是靠“想一想”就能做出决策判断。

  最近很多人说到了投资寒冬,很多人把责任,推到政府身上,说中关村(000931,股吧)的咖啡大街的咖啡凉了,或推到VC身上。其实我倒没觉得,我觉得不好的项目,最终他会漏馅的,台风没有了猪都会摔死。比较好一些的项目,比如有技术含量的、真正创新的,依然是备受投资人追捧。

  我对创业者提出几点建议,这也是这半年来很多创业者让我觉得比较困惑的地方。

  首先,这是个价值观问题,我一直说,中国不缺创新的人,今天也有很多钱,但中国能不能成为美国硅谷那样全世界真正的创新中心?我觉得外在条件都具备,唯一缺的是价值观。我们到底为什么创业?像福布斯富豪榜一样,论谁更有钱,谁的身价高,谁的市值高?如果是这样,对创业者的创新是不利的。

  最近我感觉,一些没有底线的媒体,天天渲染创业英雄,不谈他们的产品,不谈他们总结的经验教训,以融到多少资,来论英雄,谁拿得多,马上就成为追捧对象。

  脱离产品,只谈融资,这是错误价值观。我觉得,融资是个手段,只是一瞬间的数字,并不能给你带来最后的成功。所以,不忘初心,创业者拿到了钱,可以在市场上活下去,就要把心思放在做产品上。

  一家企业我原来还是很推崇的,他们通过营销创新把手机做得非常好。但自打他们给自己一个很高融资额后,就背上很重的包袱,变成资本的奴隶。从旅行箱到旅行包,什么都做,最后给了华为巨大的机会。所以,即使伟大牛逼的企业家,背上了资本包袱后,很多动作、决策都要变形。

  别说一般创业者,再大的企业也是如此,如果完全掉入估值融资数目中无法自拔,就会忽略初心。

  我一直讲不忘初心,任何企业成功,还是要通过产品解决用户问题。有些初创公司的第一步,没有商业模式,我说都可以投;但你没有产品,肯定没法往前走。

  混“场子”,不如打磨产品

  孵化器、加速器,中国现在跟美国一样,有无数个的创业盛会,后来我发现,有点儿变味了,很多创业者都没挣到钱,创业辅导机构都挣到钱了,甚至一些做传销的、做大众培训的,都在教大家什么是互联网思维。

  这种创业大会多到什么程度?只要你愿意,在北上广深这几个地区,每天创业者什么事儿都不干,参加四五个会都没有问题。

  一个创业者如果完全闷头在家,没有交流的机会,他可能会重复别的创业者走过的错误之路;但很多创业者,事情还没有做一点,直接到会上开始宣讲自己的成功经验,开始宣讲所谓的创新模式。我稍微觉得有点儿过,因为作为一个创业者,我认为适度的交流是可以的,但你应该花更多时间和你的团队在一起、用户在一起。

  扪心自问,这样交流下,真正就能解决你创业的问题吗?其实我觉得不能。而且,很多创业者在参会过程中,不自觉产生一种错觉。一上台,掌声雷动,你马上以为自己就是人之骄子,万众瞩目的中心。

  因此,创业热潮越热,自己要越冷静,保持适度距离,听别人讲完后要自省,要有点儿定力。如果听风就是雨,这叫东施效颦,弄不好就是邯郸学步。

  O2O补贴违背商业本质

  我最近在研究O2O。最开始,把我给吓坏了,因为很多企业一出来,他们都号称说周鸿祎都过时了,我说了这么多年的“免费”,他们现在青出于蓝胜于蓝,不但免费,而且补贴、倒贴。

  我们应该奖励美元VC,他们把几百亿美元投给创业者,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这几年,北上广深的创业者真的没含糊,没有把几百亿美金留给自己,全部补贴了北上广深的人民生活。

  免费请你看电影,免费给你上门按摩,免费做早餐等等,看得我眼花缭乱。后来我想明白了,他们真的不在乎挣钱,他们钱花出去,就能融来更多钱。

  但是,按这种游戏规则,就会变得非常不好玩。上次红杉开了一个年会,让我去讲讲话,我一看,一个月赔10个亿的牛逼公司都在场。

  我上台就讲了三句话:第一句说,同志们!世界未来是属于你们的!然后欢声雷动、雀跃不已;我就说了第二句,也是属于BAT的。他们就不出声了,他们说为什么?我说第三句话,你们最终也是属于BAT的,大家都玩成资本的游戏,最后只有BAT有余粮,就被他们收了。这游戏好玩吗?我觉得未必,因为能被BAT看上的也就那么几家。

  我对员工说,如果今天给你投资一个公司,一个月让你挣8亿,对很多人来说都是挑战;但一个月赔8亿,我的员工个个能行,这种能力绝不含糊。

  所以,资本永远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的商业模式永远不能是2VC和2BAT的,要回归商业的本质。

  现在很多投资人也在投90后。90后比我们更锐利、更没有束缚、更了解市场一线的情况,但做到最后,毕竟是做一个商业公司,要在产品上建立可持续的营收模式。所以,创业者的心态,需要适度的调整。

  很多创业者说,我一直在提“用户至上”,所有他们就上门洗车、上门按摩、上门做饭。我觉得大家有点儿误解,我讲“用户至上”,是要去研究用户的行为和习惯。我认为,教育用户是比较困难的事情,顺势而为是产品比较成功的关键。

  在手机和电脑里面,我们做软件,对用户来说,他认为是新的东西,就有一个学习的过程。有时我们在软件里面做个修改,还能引导用户;但你做生活服务和互联网相结合的时候,用户在生活服务方面,都不是小白,他一定是个成熟的用户,有日常生活的习惯。

  所以,当你打着“用户至上”的旗号,而去提供产品和服务,却完全违背用户常识,那么这种就不是“用户至上”,实际是你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用户。

  比如说,上门洗车。你觉得这真的是你日常生活中的习惯吗?你真的觉得带块破抹布上门,把车擦一擦,用户就有很好的体验吗?实际上,很多模式并不适合用Uber的模式去延展。

  免费,之所以在互联网里成为一种战略,是因为成本是固定的,越多人用,边际成本会趋近于零。所以,微信、360安全软件、搜索可以免费,但是当你在现实生活中做O2O,无论是送电影票,还是送早餐,你的用户越多,你的成本就越高,甚至你要考虑上门、交通、物流的成本。

  在这种情况下,免费只能成为一种战术,一种营销手段,不能成为一种战略。长期免费下去,就无法控制,违背了商业常识。

  很多人期待把互联网的免费盲目扩大化,通过“免费+倒贴”,养成一个用户从来不会养成的习惯,这有可能不成功;第二,通过免费把对手干死,然后再改收费。但我告诉你,中国的用户一旦吃了免费午餐,再回头很难。

  这种过于激进的模式,就带来大家感受到的泡沫。资本寒冬的泡沫是什么?是大家太急于求成了,把十年干成的事,恨不得在十个月干成,再加上资本的压力和诱惑、绑架,就使得很多动作变形。

沈南鹏前两天有个演讲,突然讲的跟原来不一样了,他说我们已一年没有投O2O了。他说要开始投高科技公司。VC转型比创业者快,风向不好他马上就不投了。最后,谁在收拾这个烂摊子呢?还是创业者,所以互联网思维没有错,但不能盲目用在任何领域。

  雾霾和寒冬也抵挡不住创业社群大会的热情,不被人流挤进现场,你一定无法感受“座无虚席”、“人头攒动”这类形容词所带来的冲击,黑马哥时常恍惚觉得自己是在春运购票现场。

  不到8点,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一楼大厅被堵得水泄不通,工作人员被迫提前开放检录,8点半不到,整个会场已经座无虚席。9点大会正式开始之后,场外直播屏站满了未能进场的创业者,俨然一个小型会场。

  我的老板牛文文发表演讲,“创业从来没有冬天,他们都是冬天的孩子,温暖在我们心中,只要我们自己手拉手,不管外面的天气是什么样子,心里都是火热的。”牛文文表示,在其简短的演讲中,出现了52次“创业”。同时,“创业家”正式更名为“创业黑马集团”,打造中国最大的创业者成长社群,“创业+”app也正式上线。

  同时让黑马哥惊呆了的黑马社群融资数据,现场发布,从2014年11月至今的一年时间里,黑马社群一共发生了835起融资事件,融资总金额达到609.63亿元,共有33家黑马企业登陆新三板,另有15家黑马企业被BAT等大买家并购和投资。

  今天现场,黑马哥除了图文直播之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数星星:江南春、周鸿祎、徐小平、邓锋、李丰、岳斌。以及乔装潜入会场的乐嘉;“我是歌手”海泉基金创始人胡海泉,这位说的比唱的好听的投资人,斩获了“创投黑骑士”大奖。

  最重要的,苍老师通过VCR惊喜出现,为其中一个创业项目“去日本”加油鼓劲,掀起了现场的一个小高潮。

收银呗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